Unbending Notes

安全无边界(4)国家个人机构信息保密

sz1961sy 发表于 2013/6/28 1:11:00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我国有一批研究比较法律的专家,在2011年曾经就各国互联网管理法律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本人有机会应邀参加这个课题的中期成果报告暨专家论证会。从几份研究报告的初步结论上看,美国是世界上法规最多的国家,它的一系列纵横交错规制,是借助911事件之后,授权政府安全部门(国土安全局等)可以“国家安全”为由而入侵所有涉嫌危害国行为的设施、机构、民居。这些法律远远凌驾在个人隐私保护政策(立法)之上。欧盟各国的法规比美国稍差一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国家、个人、机构的信息保密重要性,以国家为至关重要,个人(隐私保护)可能是最次要的。所以,如果一个普通用户接触到一条(份)信息,需要或者希望将传递、传播时,一定要分清楚传播的去向对信息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影响。后一个问题就涉及到大家熟悉的互联网络上的“自律”与“他律”问题。这需要很多法律知识去理解。举三个例子:

       例子一  当年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教授在美国工作时,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斯坦-钱学森”公式,在28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因为接触到美国的******武器技术,1950年,钱学森教授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达5年之久,一直到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美国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教授一家才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想回到新中国。(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钱学森 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4213.htm

钱学森教授(资料图片)

 

      这个例子说明国家信息保密保护有时是没有什么合理解释的,因为据说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Kimbee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6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例子二  环球网 记者2016年3月19日报道(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3-03/3746280.html)据“美国之音”3月18日报道,一名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工作的中国公民16日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被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人员逮捕,他被指控向美执法官员提供“虚假陈述”。

江波在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

 

     这名叫江波的中国公民,曾以合同制形式受雇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在华盛顿近郊的兰利研究中心。根据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上的个人资料显示,江波曾是美国国家航空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Aerospace)的研究员,曾就读于中国电子科技大学和美国奥多明尼昂大学(Old Dominion University)大学。报道称,美国国会资深共和党众议员沃尔夫3月18日召开记者招待会时说,美国联邦调查局3月13日立案开始对“阴谋违反《武器出口管制法》”的行为进行调查;3月15日获知江波突然买了单程票准备飞回中国;3月16日,江波在杜勒斯国际机场转机时被联邦调查局人员拦下,对他的随身物品进行了检查。沃尔夫引用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说,江波隐瞒了他携带的其他电子用品,包括另一台笔记本电脑,一个旧硬盘和一张移动电话卡。

       此案据说还未结,而江波的问题也未有结论。随着美国对中国崛起的防范心理加重,“中国间谍”似乎成了美国法庭的“常客”。因此,中国公民出国打工,一定要小心自已别被别国政府找到借口为难。

      例子三  2年前,本人曾经在上海参加一个民间黑客大会,说它民间,主要是因为主办方是民营企业,但是,来自全球及国内政府机构、教育机构、科研机构的网络安全专家近400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一些实例剖析发生在世界各个角落每一天每一刻都在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背后存在漏洞。那次2天会议本人是获邀作为大会全程录像的志愿者,其中一位参会老师提到一件上一次(一年前)会议发生的真实故事:一位参会者用会场无线网络上网,一不小心上网笔记本被人格式了!

      这故事未必是真的,但是却提醒我们:网络黑客(入侵者)无处不在,上网玩,一定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否则就可能在网络上翻车!

     沈阳(sz1961sy)
     1:06 2013-6-28  写于北京家中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须输入密码)
    主页:
    标题:
  收藏此页到365Key